骨质疏松症的概念: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、骨组织微结构破坏,骨矿物质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,骨质变薄,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。

老年患病率男性为62.7%,女性为90.5%。
骨无机质和骨基质随年龄的增加而等比减少,导致骨组织结构的正常负载功能减弱。骨骼中钙、磷、无机盐、蛋白质、有机类物质、水分等多达18大营养素缺乏导致骨质疏松症。
骨质疏松症形成的原因:
30岁起都会有骨质疏松的问题,只是程度上有轻重之分,并与下列因素有关:
种族: 黑人的骨密度比白人和亚洲人高;
年龄:年龄越大,危险性越高;
遗传:有家族病史的,危险性越高;
停经:更年期的女性,雌激素分泌降低,会促使骨质流失;
饮食习惯:咖啡会抑制钙的吸收;
营养不良:摄取含钙食物或本身吸收较差者;
生活型态:缺乏运动、常熬夜、久居室内者;
内分泌疾病:甲状腺、副甲状机能亢进、双侧卵巢切除者;
长期服用药物:如痉挛药、抗凝血剂、胃药、利尿剂、降糖药、皮质类固醇等。

骨质疏松个人健康自测:
背部或腰部等处,有无持久的疼痛?
身高好像缩短了?驼背了?
是否曾经因减肥进行严格的节食?
是否有过稍微摔跌,就造成骨折?
是否月经不调,或在45岁之前就绝经?
是否有精神上的压力,或者常常感到疲惫不堪?
注:如果你出现以上症状,你很可能开始患有骨质疏松症。
骨质疏松的后果也远比人们想象的严重
在中国:
40-49岁→骨量下降。
50-59岁→轻度骨质疏松症。
60-70岁→重度骨质疏松症,其中70% 发生在女性
骨质疏松→脊柱骨折每17秒就有一例发生,卧床一周骨量便可丢失1%,相当于一年的丢失量。
30%—40% 的老年人在骨折后的一年内死亡。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:

1)合理饮食结构,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,加剧酸性体质;
2)戒烟、限酒、少喝咖啡;
3)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保持良好的心情,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,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;
4)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,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,都有利于钙的吸收,运动中肌肉收缩,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,有助于增加骨密度;
5)补充骨骼需要的营养-----“骼营素”。
打破补钙就等于补骨的旧观念
“骼营素”是一种可达纳米级别、极易吸收的超微粉颗粒, “骼营素”每袋10克含钙量高达1160毫克, 还富含骨胶原蛋白、硫酸软骨素、透明质酸、骨粘连蛋白、骨钙蛋白、骨形态发生蛋白、钙、磷、镁、铜、锰、氟、锶、钒、等全面骨营养。小小颗粒解决骨饥饿大问题。
“骼营素”特供骨骼营养能提供给人体骨骼特需的全部营养,把因饥饿而透支的骨量全部补回来。骨质疏松的问题轻而易解了。